中国教育学实施推进研讨会 成功举办

2024-12-31 浏览:  20 分享:

2024年4月19日,中国教育学实施推进研讨会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成功举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的12位教育领域知名学者参与此次研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邓友超研究员主持研讨会。

与会专家聚焦“中国教育学”的实施推进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广西师范大学校长孙杰远教授指出,中国教育学建设要回答中国教育学的历史属性、国别属性、文化属性、学科属性、时间属性与政治属性。(补充结论观点)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教授,从教育何以可能?教育学何以可能?中国教育学何以可能?三个角度思考了教育的社会性、教育学科的综合性和教育学问题的世界性。提出要打破学科边界,广泛吸收不同学科对教育学的有益思想,在实施中建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

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邬志辉教授,从功能定位、底层逻辑、实践路径三个方面,对中国教育学进行剖析。提出思想解放是中国教育学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的重要基础。提出要以中国作为方法、扎根中国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对照,用批判性思维和理论思维思考,对世界问题发出中国声音。

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程天君教授指出,不崇洋、不榜他、不唯上才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要以中国话语体系与西方话语体系互释、中国教育学与其他学科互创、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互构中推进中国教育学建设。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李森教授指出,要以问题逻辑发掘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新的增长点,从中国话语与世界话语的关系、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学科逻辑和问题逻辑的关系三方面做好中国教育学的战略规划。

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李政涛教授指出,要将中国教育学的蓝图变成施工图、作战图。要思考处理教育强国与中国教育学的关系,中国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关系,中国教育学与相关中国学科的关系,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成果定位与未来推广的关系,要做好顶层定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冯建军教授指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要思考中国教育学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谁来做的问题。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照下,依靠中国教育实践,关注中国教育问题,以学术争鸣推动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宝存教授指出,中国教育学最根本的特征是中国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教育学建设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中国理论丰富世界的理论,形成逐步探索、共同建构的开放体系。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韩锡斌教授指出,教育数字化变革是发展大势,虚拟空间、大模型等技术的发展颠覆了教育形态。要加强多学科合作,强调教育的实践导向,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徐国庆教授指出,中国教育学建设目的在于推动教育学学科自身建设、提升教育学的文化自信、扩大教育学的国际影响力。要形成中国独有的、中国人的、中国水平的教育学的概念和标准,认真思考中国教育学的成果形式和国际推广。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蒋凯教授指出,中国教育学建设要加强国际战略合作、进行高水平的教育对外开放,吸收综合性大学的研究力量,加强中国教育学的建设队伍。

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研究员指出,中国教育学建设在世界观上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方法论上要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批判与借鉴相结合;在来源上要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当代中国教育学派为基石;在研究重点上,要体现中国教育经验、反映中国教育问题、彰显中国教育背景。

中国教科院党委书记、院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永智在总结中指出,与会专家对中国教育学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论述和视角。在中国教育学建设过程中要深入思考以下四个关系:一是思考中国教育学与时代的关系,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和数字时代的发展浪潮下思考教育学的革命性变化。二是思考中国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站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建构视角思考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三是思考中国教育学与世界的关系,用中国教育学解释解决世界教育问题。四是思考中国教育学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关系,以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作为战略性、方向性的指引,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中国教科院《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编制项目组成员、“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研究概要与学理阐释课题组成员参与了本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