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国家一般课题开题报告之36:学习素养导向的本科学业评价制度与实践研究
来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表时间:2023-09-26 阅读次数:2783 作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11月18日,厦门大学洪志忠博士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学习素养导向的本科学业评价制度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BIA220085)在厦门大学黄宜弘楼301举行开题报告会。会议由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刘振天教授主持,评议专家组由华东师范大学吴刚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王晨教授、《教育发展研究》编辑部林岚主任、厦门大学王洪才教授、厦门大学覃红霞教授、厦门大学刘振天教授组成。开题过程中,专家听取了课题陈述,课题负责人就专家提出的相关问题作了解答。经合议,评议专家组形成了以下意见: 1.课题选题体现了较强的政策价值,现实针对性强。研究问题紧扣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聚焦人才培养核心素养体系中的学习素养,以学业评价改革为切入点,探索适合本土国情的本科学业评价设计模式,旨向构建促进学习素养提升的本科学业评价制度与实践,体现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政策价值和高校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 2.课题研究设计思路清晰,研究框架科学合理。课题以“明理-调查-探因-寻策”为基本思路,从大学生学习素养的理论研究、本科学业评价制度研究、学业评价影响学习素养的机制研究、提升学习素养的学业评价策略体系研究四个方面形成了环环相扣、逐层演进的研究内容体系,为后续研究铺设了清晰的行动路线。 3.课题研究的前期基础扎实,研究方法合理可行。课题前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为课题开展奠定了基础。采用的研究方法科学多元,贴合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的预设要求。 为进一步提升课题的研究质量,专家组提出如下主要建议: 1.该课题关涉评价问题,挑战度较高,要抓住课题题目中的“学习素养”“学业评价”等关键词逐个突破。尤其是需要进一步厘清“学习素养”的内涵和外延,区分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领域素养的异同。 2.从研究方法角度,要形成一套规范的、可操作的研究工具,重点解决素养的可测量问题,不同类型院校学业评价的特殊性。 3.聚焦本科学业评价的重点问题,调研内容要区分制度建设和学业评价现状,总结实践中的典型性案例。 经专家组评议,一致认为,课题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研究方案可行,预期目标明确。同意通过课题开题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