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国家一般课题开题报告之35:普及化阶段区域高等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研究
来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表时间:2023-09-26 阅读次数:2258 作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10月22日,广西师范大学贺祖斌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普及化阶段区域高等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研究”(项目批准号:BIA220064)在广西师范大学国教楼举行了开题报告会。参与开题报告的专家包括: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别敦荣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院长陈廷柱教授,广西科技师学院副校长梁梅教授,广西大学统战部部长、原教育学院院长曾冬梅教授,玉林师范学院教科院院长陈庆文教授。评审专家认真听取和审议了开题报告,并就开题报告与项目主持人及其成员做了进一步交流与讨论,最后围绕课题的选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进行了逐项评议。经认真评议,形成如下意见: 1.选题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丰富的实践价值。该课题将高等教育普及化、区域高等教育发展、高等教育生态融合起来,从人口变迁的角度研究普及化阶段区域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承载力问题,是课题主持人长期研究专长的有效融合,也是将现实问题与高等教育发展既有规律相互嵌入研究的典型;该课题以高等教育生态学和区域高等教育相关理论为基,对普及化阶段区域高等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影响普及化阶段区域高等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的影响因素,探究普及化阶段区域高等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的模型和有效策略,对应对人口变迁对区域高等教育带来的影响,有效预测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区域和有效的区域高等教育战略准备具有积极意义。 2.课题的创新性较强。该课题从人口变迁与区域高等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的现实需求出发,以区域高等教育为特定研究场域,在研究对象和范围上具有一定创新。此外,该课题突破了单从教育学角度研究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视角,转向生态学和人口学视角,创新了研究视角。 3.团队结构合理。课题成员具有该课题开展所需要的相关专业基础和实践经验。课题组成员来自高等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生态学、课程与教学论等多个学科,既有高职称教师、也有青年教师,还有博士研究生参与,多元团队人员构成保证了研究的多样性与开拓性。 为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专家组对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提出如下建议: 1.课题要对普及化阶段区域高等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调控模型”准备大量的相关理论和文献,并为课题开展探究出一个坚实的理论框架,这是课题组需要努力和方向。 2.课题的研究对象与样本选取,以及研究工具的运用,应在研究的过程中根据研究实际作更进一步深入的思考。开题专家组一致建议,研究中的“区域”以省为单位,并将研究范围聚焦在广西,更有利于研究的顺利展开。 3.进一步明确研究重点和研究思路,特别是研究内容需要进一步聚焦和缩小。明确该课题是普及化阶段区域高等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模型?还是普及化阶段区域高等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的调控模型?课题如何凸显区域性,如何区别各区域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的差别?调查研究样本的代表性和可推广性等问题。 经专家组讨论,一致同意通过该课题的开题论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