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设置 通知公告 管理规章 项目申报 立项数据 成果管理 经费管理 选题征集
 重大项目 优秀成果 年度项目 各地规划 专家数据 教科动态 资料下载 相关链接
2024-09-17 星期二
当前位置:主站 - 优秀成果

我国教育2030年发展目标及推进战略研究

 来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表时间:2022-09-30   阅读次数:10090   作者:杨小微

    华东师范大学杨小微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招标课题“我国教育2030年发展目标及推进战略研究”(课题批准号:VGA1700091),课题组主要成员:孙杰远、徐冬青、鞠玉翠、程亮、李桂荣、昝飞、黄忠敬、黄书光、雷万鹏等。
    一、内容与方法
    (一)主要研究内容
    本研究意在明确我国教育2030年发展的目标定位以及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推进战略。研究以《中国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提出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战略目标为基本前提,探明国家和地方经济文化人口等发展需求、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差异性,为国家和地方教育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变革确立适合的发展目标和运作战略。
    1.研究的基本框架

 

    2.研究的主要内容(按子课题任务梳理
    (1)2030年中国教育发展愿景与目标研究
    这是本研究之首要和核心内容,主要考虑如下三个基石:(1)联合国2030教育可持续发展议程解读并深刻理解我国参与其中的价值论意义,2030作为承先启后的远期时点,意义非凡;(2)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态势分析及其对教育的重大需求,是确立未来发展目标的认识论基础;(3)运用未来学、预测学方法及大数据分析,是保证研究结果和结论科学可靠且可行的方法论基础。通过这部分已经基本厘清2030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历史定位和价值定向,完成从愿景到目标到指标体系的开拓性工作。
    (2)2030年教育发展目标下国家总体战略研究
    以世界范围内大国教育发展战略作为参照,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引下深入进行教育现代化推进经验的总结与提炼;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图谱的研究,要尽力与社会相关领域的发展目标、战略的需求相适应、相协调。
    (3)区域教育发展目标及推进战略研究
    一是东部地区的“扬长率先式”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样本研究,从三个区划层面展开研究: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上海市教育发展目标与推进战略;先行先试的浙江省省域教育发展目标与推进战略;以教育强省的江苏省域教育现代化监测与示范区战略。以推进多样化优质均衡发展为重点,突出探索性和先发优势;二是在中西部地区聚焦“后发赶超式”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基于区域案例剖析,突出其文化多样性带来的地方性和本土性特征。东部和中西部齐头并进、相互参照,以解决全局视野下协调发展与特色发展的矛盾。
    (4)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目标及推进战略研究
    重点研究的是:全纳平等视域下的学前教育发展战略;优质均衡理念下的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发展战略;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下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研究;产业现代化背景下的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及产教融合、普职融通的路径研究,均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应用型、高技能、高素质创新人才为重点;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民办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与战略专题研究,以调整体制结构、激发教育系统活力为宗旨。
    (5)2030年我国教育发展目标与战略的制度政策保障研究
    主要研究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学段教育现代化发展监测评估制度;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学段教育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政策工具研发与试用。
    上述五个方面内容是本研究总主题的逻辑展开:从总目标到总战略研究再到分梯度、分类型、分学段可行性研究,是一种递进式展开,大致按先后顺序展开;最后一部分关于制度和政策的内容板块,伴随着可行性研究展开,又起着技术上总领的作用。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总体思路
    以国家现代化目标、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未来学预测学及战略学方法论为基点,以大国教育发展战略为参照,深入研究我国教育现代化2030年发展目标及推进战略;在总目标总战略的统领下,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学段取样进行2030年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和战略的可行性研究;在可行性研究过程中同步进行制度和政策保障研究。
    ——研究视角:主要是教育学、人口学、经济学、管理学、战略学、测量学、统计学多学科视角的互补与汇集。以教育学、人口学、经济学和管理学为基本的学理依据,以测量学和统计学为基本的方法论依据。
    ——研究路径:以“归纳路线”及定性定量结合的实证方法,发现研究对象事实(包括价值事实);以“假设演绎路线”形成目标及战略框架并展开取样试验和验证,决定是接受假设、拒绝假设或是修改假设。
    2.具体研究方法、研究手段
    (1)具体研究方法。具体方法服从和服务于总课题技术路线和各子课题具体研究任务:
    ——桌面研究,具体包括文献研究、内容分析法、政策文本解读等,依托学校图书馆和各种数据库资源平台,主要运用于子课题1-2所涉及的2030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和推进战略的背景性研究
    ——建构性设计,包括定量的数学建模、大数据分析和定性的德尔菲专家问卷、专家工作坊、理论分析、文献分析等具体方法,主要运用于子课题1的2030年教育发展总目标的设计以及子课题2关于教育现代化发展推进总战略的设计与分析;
    ——实地调研,具体包括问卷、访谈、现场观察等等,主要运用于子课题3和4关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学段的目标及战略可行性研究之前的预研究;
    ——区域可行性验证,以2030年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和战略框架为基本依据,运用文献法、大数据分析法、案例法等具体方法,子课题3对东中西部不同梯度样本、子课题4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民办教育样本进行试验性研究,再利用统计检验等方法和工具,对子课题1和2的研究结果之可行性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创建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并在示范区的架构之下建设教育现代化示范校。
    (2)研究手段:主要有相关适切的战略分析模型如DEA、AGIL、SWOT等模型,还有实地调查工具如问卷、访谈提纲、调查表格、测量量表(借用、改造和开发)、SPSS等统计软件。
    3.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本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是:确立2030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的价值框架——确立总目标并细化教育各领域发展目标并研发评价指标体系——建立2030年教育发展推进战略分析模型——研制2030教育发展战略图谱——在东中西部、基教、职教、高教和民办教育抽样开展试验、进而创建教育现代化示范区示范校——修改完善总目标和总战略——同步进行实现2030教育目标的制度体系和政策工具研究。
    二、结论与对策
    本研究涉及面广、内涵丰富,现从如下五方面来阐述研究结论/发现或对策。
    1.可持续发展与现代化:内在一致又相互交融
    “2030”蕴含着来自联合国2015年峰会审议通过的《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2030行动框架”所宣示的主题——“迈向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2035”标志着党的十九大以来确立的“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大目标。尽管2030和2035两个时间节点分别代表着“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不同的主题,之间关系十分复杂,所幸我们找到了这两个时间点之间的内在关联性,那就是:我们所要的教育现代化,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现代化;我们所要的可持续发展,是内含教育现代化意蕴的可持续发展。
    正是对经典现代化中主体性和理性的深刻反思,才产生了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的理念,这一理念从生态学视角延伸到到经济学领域乃至全社会及多学科研究领域,逐渐成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全球共识,也从理性意义上的时间维度上丰富了现代化的内涵。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与教育的现代化,二者关系是一种时空的交融,但又各自有所侧重。两大主题的“合流”,给中国教育未来发展的目标定位和战略推进,注入了美妙的交替反复的“二重主旋律”。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印发后,教育部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指出:“编制《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也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履行我国对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承诺,为世界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的实际行动。”推进教育现代化目标的确定,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目标为依据,体现的是“国情”;与全球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相呼应,体现的是“世情”。
    教育现代化要走出“现代性危机”,对经典现代性应持有既“兼容”又“增容”的基本态度,并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行动来加以破解,在观念层面须借助文化哲学的反思,制度层面应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同时用力,技术层面则要解决人与物之间的价值融合。怎样推进教育现代化才是可持续的?本课题从“一地一案”“一校一策”和“一人一境”三个方面探讨了解决的路径,并提出如下对策: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区域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以学校现代化标准引领学校特色化发展;为每一位师生营造丰富多彩、温馨友好的“小生境”。
    2.域外经验与本土创新:坚守与吸纳并行不悖
    教育的战略策划事关重大,世界主要大国均十分重视。本课题从总体战略、全面战略和运作战略三个层面对世界主要大国面向未来的教育发展战略定位进行了概览性评述,无论发达与否,都注重教育的立国与强国作用,且兼顾公平与效率、质量与创新。在比较各国教育战略异同的基础上,发现其具有质量与效率并存、个人与社会兼顾的战略定位特征。在大国经验启示下,我国面向未来的教育高质量发展可考虑如下对策:“教育强国”愿景须由“高质量战略”来付诸实践;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须在理念上融通、行动上一致;战略定位在内外关系上须审时度势、调适应变;在参照借鉴共同经验的同时,要兼顾差异化、特色化战略思路。
    教育运作战略是体现和落实全面战略的专项战略运作。本课题又基于世界主要大国的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级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教育等各类教育的运作战略的述评,比较了这些大国教育运作战略的共同主题和个性化举措,重点讨论了教育中公平为先、质量为本、追求卓越、标准化与个性化、重视信息技术发展等共性主题,以及基础学力提升、教育分流和特别支援教育等特色战略。基于概述和比较分析,结合我国国情的实际,提出如下对策:发挥制度优势,促进教育特色发展;优化关系结构,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和谐发展;关注国际经验,引导教育均衡高质量发展;注重技术赋能,迎接未来教育到来。
    3.国家战略与地方运作:在响应中独辟蹊径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综合回应我国社会人口、经济、科技以及城镇化进程对教育发展的诉求,聚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1)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3)推动各级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4)四是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5)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6)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7)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8)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9)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10)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些战略任务都在各省地市县区的地方教育发展规划中得到充分的响应和体现。
地方政府对未来五年、十年乃至更长时间段的教育发展做出规划,实质是一种战略策划。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有赖于中央和地方的勠力同心,地方教育战略要响应与落实国家教育发展战略,首先要对教育发展环境做深入的研判,据此确立战略决策思路,要善于在资源导向型和机会导向型之间进行权衡和取舍,并对攀比跟风型和被逼无奈型决策思路展开反思。本研究聚焦数个区域教育发展决策案例,展开剖析和阐述了其在研制和实施规划过程中如何为国家战略寻找地方路径,如何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地方经验。基于学理和案例,课题组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当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须贯穿战略规划目标、任务和项目及其实施的始终;(2)地方教育战略决策过程要响应国家教育战略的要求,要对人口及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教育上的回应,要参照与借鉴同类地区的成功经验,也要对基层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发挥引领和支持作用;(3)地方教育战略的实施过程,是一个既定战略的解码与执行过程,又是为国家战略寻找地方路径、创新地方经验的过程。
    4.扬长率先与后发赶超:从差异走向共同卓越
    我国教育发展的差异,既体现在区域之间、学段之间、学校类型之间,也体现在人群之间。既然存在差异,那么就有在均衡前提下的扬长率先与后发赶超不同的战略路径。
    (1)区域之间;中西部vs东部
    中西部地区在明了其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发展与东部之间的差距的基础上,确立了旨在缩小差距的教育诉求,一是构建合理的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提高其与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二是促进中西部职业教育转型升级;三是形成协同的教育发展共同体。在此基础上,提出“后发赶超式”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战略主题,即:公平导向下的教育均衡发展,效能追求下的教育高质量发展,个性基础上的教育多元发展等。围绕上述主题,需要在各级各类教育中选择不同的发展目标与战略。后发赶超式战略与目标定位,为中西部地区推进教育现代化指明了方向。研究团队参照《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从区域实践经验中归纳总结出中西部地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路径,包括“一地一案”、“一校一策”、“规划引路”三条途径。如“一地一案”,重庆市荣昌区提出了“素质教育再出发行动”“城乡教育一体化行动”“校长、教师、教研员‘三名工程’行动”和“高初中教学质量改进与提升行动”这四大行动,形成了“区校三级多维联动机制”“区内教师柔性流动机制”“优质资源共享机制”“特色学校示范辐射机制”“协商式发展性督导评估机制”等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简称“五大机制”),在致力于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中,各学区形成了“教学共研、资源共享、制度共建、团队共进、文化共生”五大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策略(简称“五共策略”),走出了一条我国西部地区教育现代化的“荣昌路径”。
    国内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在教育改革、发展与创新上,是持续领先且独树一帜的。东部地区各省提出的面向2035教育发展目标,除与国家教育发展2035相一致并结合省情予以落实之外,从省情出发的“率先”和“扬长”特征十分明显。课题组聚焦长三角剖析了三个区域案例:(1)极具引领示范效应的上海市教育发展战略,在“新优质学校”的建设、“管办评分离”的举措以及“委托管理”实践、参加PISA与TALIS国际性大规模测试等方面,不仅是全国率先领跑,而且均在全国推广乃至向国外辐射。(2)先行先试带动共同卓越的浙江省教育发展战略,包括发展民办教育、推进集团化办学、以教育变革促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3)致力于教育强省建设的江苏教育发展推进战略,包括省域教育监测评估体系、苏南教育现代化示范区战略等先声夺人的举措。
    (2)各级教育之间:学前、初中vs小学、高中、大学
    全纳平等视域下学前教育发展的目标与战略,在理念上关注社会公平,以普及普惠为底线,统筹城乡一体化,着力乡村教育难点,促进优质发展。要实现中国学前教育2030年目标,建议正视学前教育资源缺乏、师资力量短缺、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是可持续、现代化、优质均衡可选择的发展战略是:公平导向的“均衡化战略”,标准引领下的“质量战略”和区域支点撬动战略。初中这个历来被称为“洼地”的学段,尤其要重点关注,着力于质量的优化。高等教育则要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下重点关注创新人才培养,建议的未来战略设计是:优先投入战略,“立交桥”式学制衔接战略,专业与课程再构战略、“软环境”战略和制度创新战略。
    (3)各类教育之间:中职、特教vs普通教育
    与普通教育备受关注的情形不同,我国的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面临的困境更多。在产业现代化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正在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决定了劳动力结构需要由初级人才转向中、高级人才,满足产业升级所需高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是中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建议:加强中职的战略选择可以有:加强顶层设计、摆正战略位置,加强标准研制、明确质量框架,加强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校企合作、激发办学活力等。
    在融合理念下,对特殊儿童的认识要从“障碍”转向“特殊教育需要”,特殊教育的改革重心要从特殊学校为主转向普通学校开展融合教育为主,支持服务要从等待失败模式转向预防干预模式。建议:在战略选择上,可以有“体系重构战略”(多元化、高度普及、深度贯通),“理念先行战略”(融合教育理念),“技术赋能战略”等
    5.战略推进与制度保障:助推发展而相辅相成
    目标落地和战略推进过程,都不能缺少制度、政策和技术等方面的强力保障。本课题考察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学段教育现代化发展监测评估制度建设,提出要从各自的教育战略推进实际出发,以协商互动的方式完善或创新制度,深化评价改革,生成以评促建机制。
    建议:(1)伴随战略实施过程开展一些与区域和学校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政策工具研发与试用,破除封闭与单一思维,合理选择和综合使用各种政策工具。(2)技术保障方面,基于区域教育发展实际在领跑策略、跟随策略、超车策略和维稳策略四个象限中进行合理的选择。基于学校发展规划和实施的实际,选择梯度推进策略、以点带面策略,以及打破区隔的合纵连横策略。

 

主办单位: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中路46号 邮编:100088 电话:(010)62003307 传真:(010)62003859
技术支持:教育部教育信息中心
京ICP备100284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