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国家一般课题开题报告之146:人机协同时代乡村教师智能素养结构与培养策略研究
来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表时间:2023-02-27 阅读次数:2864 作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12月4日,由安阳师范学院杜华副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国家一般项目“人机协同时代乡村教师智能素养结构与培养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BCA210091)举行了开题报告会。课题负责人杜华副教授作了开题报告。参加开题报告会的专家有:华东师范大学顾小清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王继新教授、西北师范大学郭炯教授。 开题专家组认真听取了杜华博士及各子课题负责人的开题汇报,审阅了开题报告,了解了课题研究的进展状况和课题组成员的实际分工,与课题组成员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开题专家组一致认为: 该课题立足于我国乡村振兴重大战略,以乡村教育为切入点,聚焦于乡村教师智能素养这一主题,凝练乡村教师智能素养的内涵与结构研究、乡村教师智能素养与教育技术能力的桥接与演进研究、乡村教师智能素养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乡村教师智能素养的提升路径研究等内容,综合采用调查研究法、德尔菲法、人工智能社会实验等研究方法,以期为我国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该课题以乡村教育为切入点,探索乡村教师的智能素养,顺应了当下智能教育改革的趋势,呼应了我国乡村振兴的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课题总体设计合理,前期准备工作扎实,研究思路清晰,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课题成员研究能力较强、任务分工明确,研究进度安排比较清晰,预期研究成果表述清楚且具有挑战性,体现了课题组全体成员的踏实态度、实干精神和较强的研究能力。 为进一步提升课题研究质量,专家组对课题研究提出如下主要建议: 在研究中,要特别关注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内部差异和地区复杂性。我国地域广泛,研究要重点突出乡村教师研究对象的“共性”和“一般”,研究样本要足够,避免“以偏概全”;注重智能素养评价的科学性;加强实证研究。 综上,专家组认为,该课题研究视角新颖,针对性和应用性强;课题设计科学规范,进度安排规范有序;课题组成员优势互补,学校保障条件有力,一致同意开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