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国家一般课题开题报告之129:高等教育促进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的机制创新研究
来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表时间:2023-01-10 阅读次数:617 作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11月28日上午,惠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陈伟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高等教育促进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的机制创新研究”(课题批准号:BIA210157),在惠州学院行政楼501会议室,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了开题报告会。与会的评议专家有北京师范大学周海涛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卢晓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李立国教授、《新华文摘》编审张学文教授、北京大学蒋凯教授、浙江大学阚阅教授、惠州学院郑文教授。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参加了此次开题活动。 课题评议专家组认真听取了开题报告,经过深入讨论和评议,形成如下意见: 第一,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动力和重要杠杆。课题组回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和《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发改社会〔2019〕1558号)等深化产教融合、鼓励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建设的政策期待,以深度阐释产教融合、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的时代内涵、中国特色为基础,开展实证调研、进行理论建构。 第二,课题研究的思路清晰。课题组拟运用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收集资料,运用比较研究法、扎根理论等分析处理资料,借鉴玛格丽特·列维“把历史的比较研究和理性选择模型结合起来”的“分析性叙述研究进路”(Margaret Levi,1998,2000)开展案例城市的历史进化研究,运用共生理论、创业生态系统理论梳理高等教育与城市之间的共生共演机制、探究高等教育促进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的机制创新;依据产教融合型城市作为“公共管理—产业组织—社会建设”复合体的理论框架,从“政府—高等教育”“高等学校—产业”“高等学校—城市”等维度,具体探究高等教育促进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的机制创新。研究设计较为合理,具有可行性。 第三,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充分。课题组主要成员通过调查走访和跟踪研究深圳、珠海、东莞、苏州、青岛等城市及其高等学校,掌握了比较丰富的文献资料和访谈资料,开展了相关研究,并针对省域、市域(深圳、青岛等)高等教育发展问题出版了多种学术成果,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提高课题研究质量,专家组建议:充分发挥课题主持人身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优势,立足高等学校具象化视角,重点以高等教育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为案例,深度开展区域研究。 专家组经过评议,一致同意通过开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