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国家一般课题开题报告之四十二:大数据时代教科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和书写研究
来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表时间:2022-07-18 阅读次数:663 作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11月1日,由首都师范大学张增田教授主持的“大数据时代教科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和书写研究”(课题批准号:BHA210147)在首都师范大学东校区教育学院举行了开题报告会,参加会议的评审专家有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石鸥、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授余宏亮、北京开放大学教授李本友。课题组主要成员参加了课题开题报告会。 专家组在认真听取课题组负责人的汇报后,认为课题的选题角度新颖,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法科学,研究目标明确,研究设计合理,内容完整有创新,重点突出,课题组成员分工明确,课题研究进度合适。但课题研究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专家建议一:本课题中提到的关键词“记忆”与“书写”,措辞新颖,但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界定清楚。究竟什么是“记忆”?究竟什么是“书写”?在教科书研究中具体应该如何体现“记忆”和“书写”?在大数据时代下教科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和书写具有什么特殊性? 专家建议二:课题研究方案需要进一步细化,课题在研究大数据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教科书“进什么、进多少、如何进”的问题时,不仅要深入分析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教科书文本中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的特征,同时也要关注到大数据时代教科书记忆和书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的现实困境。 专家建议三:由于本课题属于教科书和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的跨界研究,是学术思想领域的创新,所以需要整体把握其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推进大数据时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科书的内容、特征、方式等方面的系统性研究。 同意开题并进入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