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国家一般课题开题报告之八十三:高等教育转型期大学教师失范及治理的社会学研究
来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表时间:2022-01-10 阅读次数:1884 作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12月28日下午,由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何晓芳副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国家一般课题“高等教育转型期大学教师失范及治理的社会学研究”(课题批准号:BIA200168)举行了开题报告会。与会评议专家在认真听取了课题负责人开题汇报后,围绕课题研究价值、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和评议,并形成如下意见: 1.课题研究结合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规模扩充与质量提升的转型关键期,紧紧围绕大学教师失范这一特殊现象背后的产生机理与治理路径进行研究,切中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与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课题研究对于丰富与发展当前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与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2.课题研究目标明确、逻辑清晰、内容合理,准确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综合考虑了社会学对于失范问题的研究理论与假设,设计了对高等教育教师失范研究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案合理、具体、可操作性强。 3.课题研究思路合理、方法选用适当,将信息挖掘与事件-过程分析相结合,综合运用实证调查与文献研究等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可以保证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的效度和信度,可以保证研究结论的真实可靠。 4.课题研究团队结构合理,课题负责人在大学治理研究领域的学术积累和研究成果较多,主持和完成过多项省部级课题,课题组成员整体研究能力较强,在高等教育领域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多数成员为高校一线教师,具有开展大学教师理论研究所需的直接经验,在研究精力、分工和时间上都能够保证投入课题研究。 为提高课题研究质量,专家组提出以下建议: 1.对大学教师失范的概念进行进一步的界定。进一步明晰显性失范与隐性失范的关系。对道德失范、学术失范、教学失范、人际关系失范、服务失范等大学教师失范的类型之间内在的区别与联系进行解释。 2.进一步增加对高等教育转型期的宏观研究,对转型期与大学教师失范内在的关系加强解释和描述。 3.限定大学教师失范的具体研究边界,将非核心失范问题剥离,突出研究重心。 专家组经过评议,一致同意通过该项目的开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