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国家一般课题开题报告之三十:乡村教师专业成长规律与促进机制研究
来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8-07-17 阅读次数:929 作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10月22日,长江大学教育学院徐红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乡村教师专业成长规律与促进机制研究》(课题批准号:BHA170137)开题报告会在长江大学文科楼905会议室举行。参加开题报告会的专家有: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雷万鹏教授、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南钢博士、武汉纺织大学刘在洲教授。报告会由长江大学教育学院主持召开。与会专家听取了开题报告后,围绕选题、内容、组织、方法和分工等与课题组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交流,形成如下意见: 1.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为了促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曾多次出台相关文件。不言而喻,该选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通过研究,不仅能够从理论层面进一步厘清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明确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社会价值,而且能够为广大教师教育机构在培养乡村教师的过程中提供参考依据、为广大乡村教师在自主专业发展过程中提供参照指南,还能为政府部门科学制定有关促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政策提供相应借鉴。 2.研究内容明确。本课题拟紧紧围绕“乡村教师专业成长规律与促进机制”展开研究,在当前新形势下综合运用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人口学等多学科视角对该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对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特征、影响因素及有效路径进行探讨,对国内外乡村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机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适合我国新时代的乡村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机制。 3.研究思路清晰。该课题沿着“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包括个案研究和问卷调查)——综合研究(含现状分析、案例研究和实践检验)——反思研究”这一思路展开,整个研究思路十分清晰。 4.课题分工与进度安排得当、经费预算合理,预计结题时间和成果符合规定要求。 专家组通过充分讨论,一致同意该课题开题。同时,专家组对该课题研究提出了如下建议: 1.进一步厘清“乡村教师”的内涵。 2.在个案研究时,一定要严格按照“专家型乡村教师”的标准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个案开展研究;在问卷调查时,一定要考虑不同地域乡村教师之间的差异,尽可能保证调查对象具有较好的地域代表性。 3.在研究内容上增加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现状考察,并注重对国内不同地域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差异进行比较。 4.对课题研究队伍进行适当调整。 此外,在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前期成果形式方面还可以进一步优化。 |